7月10日,中铁二十二局承建的穗莞深城际前皇段超大直径盾构施工取得新进展全国十大配资平台,随着第1000环管片精准安装,标志着项目团队继成功攻克“上跨广深港高铁深港隧道+侧穿保税区三号桥”的施工难题后再获重大突破。
作为深圳地铁首个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该区间全长3511米,建设者创造性采用直径13.27米大盾构替代两条8.8米小盾构的方案,在特大城市建成区地下空间开发中,最大程度减少了隧道穿越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工程沿线分布28处中高风险源,下穿百余处管线,多次与既有线路形成上跨、下穿及并行关系,施工环境之复杂堪称地下工程的“百科全书”。
在穗莞深城际前皇段的754至774环施工区间地下,深埋着日均通行列车200余列的广深港高铁深港隧道,地面矗立着承担福田保税区交通动脉功能的三号桥,双风险叠加形成的立体风险矩阵,被评定为一级风险源,更对施工沉降控制提出了毫米级精度要求。
“既要保证每小时350公里高速列车安全运行,又要守护地表桥梁安然无恙,施工难度相当于完成一场高难度的外科手术。”该项目负责人表示。
广深港高铁轨道最大安全沉降值仅1.2毫米,相当于3张A4纸的厚度。项目团队通过创建BIM模型模拟盾构下穿风险源,并运用BIM技术综合平台实施跟踪施工,实现风险源管控可视化;使用高精度地质雷达实时扫描、智能补偿注浆系统即时调控,在复杂地层中开辟出安全通道;引入激光雷达自动渣土测量系统,对每环出渣量进行自动化量测,可及时准确计算出渣量,一环一总结,解决了泥水盾构掘进过程渣土精准量测的难题,有效控制地层沉降。
在保税区三号桥这个“高龄”建筑面前,“强国号”盾构机展现出中国智造的硬核实力。这台直径13.27米的超大直径盾构在8#与9#桥桩间穿行,与直径0.55米的桥墩管桩基础最小水平净距仅1.95米,施工稍有扰动,便会危及桥梁安全运行。为此,建设者在桥桩周边实施低压渗透注浆提升桩基承载力,并联合专业部门采用高精度自动化监测手段,实时报送监测数据,为动态调整盾构参数提供依据。
在单月掘进超96环记录的背后,是建设者与风险的博弈。项目管理团队构建起“五维管控”体系,24小时联合值班制度确保决策链条无缝衔接,智能预警系统实现风险秒级响应,参数分析平台累计优化掘进指令,专家智库提供全程技术护航,日报制度形成可追溯的工程档案库,为穿越后续剩余17个风险源提供了有利参考。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网的关键纽带,穗莞深城际铁路建成后将实现广深港三地核心区“一小时通勤圈”。此次重大节点的突破,不仅为全线通车奠定坚实基础,更以创新实践为“交通强国”战略写下生动注脚。随着“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成型,这条钢铁动脉必将为区域融合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南方+记者 刘倩全国十大配资平台
稳拿证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