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全国十大配资平台,请悉知。
当暑假的蝉鸣响起,两个月的悠长假期,对于家长们而言,恰似手中一块鸡肋 ,舍弃觉得可惜,紧握又满是酸涩。不带孩子出游吧,总觉得辜负了这难得的假期,毕竟其他小长假时间短暂,难以奔赴远方;可真要踏上旅途,才惊觉孩子这一 “神奇物种”,随时能将家长的耐心消磨殆尽,把精心规划的旅程变成一场充满啼笑皆非的 “长途流放”。
踏上火车的那一刻,家长与孩子的 “角色错位” 便开始上演。孩子酣然入睡,家长却化身 “守夜人”,像熬鹰般彻夜难眠。在卧铺车厢里,家长们的焦虑被无限放大。买下铺,担心熟睡的孩子被陌生人抱走;买上铺,又害怕孩子翻身坠落,每一种选择都伴随着难以言喻的担忧。
有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默默坐在孩子的对铺,整夜未合眼,目光紧紧盯着孩子的睡颜,生怕一不留神就出现意外。还有妈妈想出用防丢手绳的办法,将手绳的一端系在孩子手腕上,另一端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即便这样,睡眠也依旧浅得如同浮在水面,稍有动静便会惊醒,就这样心惊胆战地挨到目的地。更有家长为睡在上铺的孩子绑上安全绳,或是别出心裁地用晾衣绳编织成简易防护网,尽管不知道这网是否真的结实,却也能在心理上寻求一丝安慰。就连中铺也不 “省心”,家长们用彩带巧妙地打造出隔离区,既环保又省钱,只求能换来片刻安心。
好不容易抵达景区,新的 “挑战” 又接踵而至。孩子们困意的来临总是毫无征兆,不分时间、地点与场合。前一秒还活蹦乱跳,下一秒便两眼一闭,直接进入梦乡。家长们满心期待地想带孩子 “看世界”,可孩子却用 “先睡一会” 来回应。烈日下,家长们只能无奈地抱着或背着沉沉的孩子,原本轻松的游览变得疲惫不堪。
在家中娇生惯养的 “少爷”“小姐”,到了外地仿佛 “流落丐帮”。平日里没吃过什么苦头的他们,在旅途中要经受日晒与高温的 “烤验”。家长们精心规划的每一个景点,孩子们似乎都 “到此一游”,但问起游览的收获,却大多毫无记忆,如同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场旅行于他们而言,更像是换个地方睡觉。
终于抵达酒店,家长们本以为能稍作休息,可孩子们的 “活力” 却在舒适的环境中被重新点燃。有的孩子一进房间就和智能助手 “小度” 玩得不亦乐乎,一会儿让开灯,一会儿又让关灯,一会儿喊着开窗帘,一会儿又要关窗帘。频繁的指令,让家长都忍不住调侃,“小度” 要是有情感,恐怕都要被折腾到 “猝死”。
在行程中,孩子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 “关注点”。从出发开始,“到了没有” 的询问就会如影随形,充满了焦急与不耐。而一到景点,他们的目光便迅速锁定小卖部,冰淇淋、烤肠的吸引力远远超过眼前的美景与背后的文化。有些孩子仿佛自带 “美食雷达”,对景点的小卖部位置了如指掌,在他们眼中,吃吃喝喝远比欣赏风景更重要。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不少孩子一吃零食就喊肚子疼要上厕所,可一回到酒店,又立马生龙活虎,让家长们倍感无奈。
许多家长在暑假带孩子出游,初衷是想让孩子增长见识、见见世面。仔细想来,这样的想法或许有些一厢情愿。在卢浮宫欣赏艺术品,是一种世面;放牛的少年在山间肆意奔跑,同样也是一种世面。城里的孩子熟悉高楼大厦,农村的孩子见过满天繁星,世界如此广阔,谁都无法自诩看遍了天地万物。我们所坚持的 “高级”,有时候不过是一种偏见,而所谓的世面,也只是世界万千面貌中的一角。
真正的世面,是能够坦然接纳世间千奇百怪的人和事,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开阔包容。或许那些该走的路、该去的地方,等孩子们长大了,自会凭借自己的脚步去探索。而现在的他们,或许更钟情于身边的沙子与水,在简单的事物中便能找到快乐。暑假亲子游,虽充满了各种状况与无奈,但那些旅途中的欢笑与泪水,也构成了独一无二的亲子回忆,成为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见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稳拿证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