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全国十大配资平台
19世纪后期,保加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经过格奥尔基·萨瓦·拉科夫斯基、柳宾·卡拉韦洛夫和瓦西尔·列夫斯基等革命家的努力,保加利亚人民终于开始了反抗奥斯曼土耳其统治的武装斗争。
然而,列夫斯基死后,保加利亚中央革命委员会(位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和国内的革命组织发生了严重的内部分歧,造成了运动的低迷期。1873至1874年间,革命运动面临危机。两次由罗马尼亚委员会召集的会议,都未能找到合适的继任者,甚至有人放弃了列夫斯基提倡的集中领导和严格组织的战略,转而幻想依赖巴尔干邻国的支持。
展开剩余81%柳宾·卡拉韦洛夫作为列夫斯基的战友和委员会的元老,也在此时改变了革命方针。1873年,他前往贝尔格莱德寻求塞尔维亚政府的支持,这一举动遭到了列夫斯基支持者的强烈反对。由此,中央委员会内部分裂成了两个派系:一派由卡拉韦洛夫领导,主张资产阶级自由派路线,另一派则由年轻的革命者赫里斯托·波特夫代表,支持更为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
赫里斯托·波特夫(1848-1876),保加利亚著名革命家和诗人,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革命诗歌不仅开创了保加利亚诗歌的新风格,也激励了保加利亚人民为争取自由与独立而奋斗。波特夫出生于一个进步教师家庭,15岁时便前往俄国学习,深受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思想影响,并开始了革命活动。由于他的活动遭到沙皇政府迫害,他于1867年辍学回国,之后成为中学教师,但因参与革命宣传而受到排挤,最终被迫再次流亡。
波特夫在罗马尼亚的日子里,积极投入保加利亚侨民的事业和出版工作,先后出版了多种报刊,宣传反对奥斯曼土耳其的思想。1868年7月,波特夫参加了革命领导人哈基·迪米特尔组织的起义军,写下了激励起义的诗篇《离别》,并在起义军遭遇挫折后创作了悼念哈基·迪米特尔的诗《哈基·迪米特尔》,此诗成为保加利亚文学史上的经典。
1869年,保加利亚中央革命委员会成立,波特夫成为委员会成员。他主张既在国内组织革命,也从国外派遣游击队起义。在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革命诗歌,如《哀歌》和《海杜特》,用诗歌讽刺社会不公、暴政和压迫者,并深入思考革命的道路,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在列夫斯基因叛徒出卖而牺牲后,波特夫继承了革命领导工作。他领导下的保加利亚中央革命委员会决定于1876年发动全国性起义,但由于部分领导人的原因,这次起义未能如期举行。波特夫重新规划了起义计划,并且亲自去俄罗斯募集资金和武器,动员在俄国军队中服役的保加利亚军官回国。
1876年,保加利亚南部爆发了“四月起义”。波特夫迅速组织了一支约200人的武装队伍,从罗马尼亚回国支援起义。起义计划中,他模仿意大利和波兰革命者的做法,将队员伪装成打工者,乘船沿多瑙河入境,计划与国内起义者联合。波特夫的队伍到达弗拉查时,起义未如预期展开,反而被奥斯曼军队包围。
1876年6月2日,波特夫的队伍在沃拉山遭遇奥斯曼军队的猛烈进攻,波特夫英勇牺牲,年仅28岁。他的死标志着他对祖国的献身,而他的遗志也激励了无数革命者。
波特夫在死前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主张保加利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他的理想激励着后来的革命家。保加利亚共产党领袖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曾称波特夫为“民族解放运动中最有才华的领袖”,并赞扬他是“为人民自由和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天才诗人”。
在波特夫的领导下,保加利亚革命者依旧在各个领域积蓄力量。1875年,新的中央革命委员会决定于9月16日发动“全民大起义”。尽管起义未能顺利进行,但在保加利亚及周边地区的反土起义中,奥斯曼帝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的矛盾也愈加激烈。
1876年,保加利亚“四月起义”爆发,虽然最终被奥斯曼军队镇压,但它点燃了保加利亚人民的反抗精神,并最终导致了1878年保加利亚的独立。
保加利亚人终于摆脱了奥斯曼统治,但新生的保加利亚国家仍将面临许多挑战。保加利亚的历史走向何方,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危机,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敬请关注下期精彩内容!
发布于:天津市稳拿证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